入冬后,寒霜來襲,草木黃落,蟄蟲休眠,萬物收藏。
在位于河北省平山縣西北部深山區,被譽為“太行明珠”的元坊村,前不久依然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溝壑縱橫的大山,被勤勞的當地人開辟出層層疊疊的石壩梯田;放眼望去,滿坡紅艷艷的蘋果壓彎枝條,幾十名采摘工人正忙著采摘、包裝、轉運……
“正摘的這些果子,是推介會后接的外地訂單,一共500箱?!痹淮逄O果種植大戶張春平高興地說,“咱們這個果是耐寒品種,色紅,汁多,脆甜……”
張春平所說的推介會是在“平山蘋果”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0月7日獲批后,由平山縣市場監管局、平山縣農業農村局等多部門在元坊村舉辦的一場“平山蘋果”品牌推介會。
目前,“平山蘋果”基地種植規模達1.5萬畝,涉及全縣11個鄉鎮,年產優質蘋果4000噸,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蘋果種植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近年來,平山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優質特色農業產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造就了一大批科技型、經濟效益高、覆蓋面廣,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其中包括黑木耳、核桃、香菇、蘋果、小米以及中藥材連翹、黃芩等。
然而在過去,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企業大多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觀念,重產品質量,輕品牌建設,導致一大批優質農產品一度陷入“待字閨中人未識”的尷尬境地。
“當時都是一家一戶種植黑木耳,根本沒有品牌意識,也不成規模,黑木耳大多是自產自銷或低價交給二道販子,一公斤黑木耳的銷售價格在36元左右?!逼缴娇h黑木耳種植協會會長劉力學回憶說。
20世紀80年代,平山縣充分利用山區資源和自然氣候優勢,開始引進并種植黑木耳,種植規模逐年擴大。但由于當時沒有自主品牌,生產出的優質黑木耳只能交由其他品牌商代為銷售,經濟效益大打折扣。
據劉力學介紹,2015年以后,平山縣黑木耳種植協會先后成功注冊了菌聚園、脈源商標。今年10月,協會申報的“平山黑木耳”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批。如今,有30多戶黑木耳種植大戶加入平山縣黑木耳種植協會,種植規模達到600多畝。經過分級、包裝后的黑木耳,以每公斤80元至130元不等的價格,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達到7200萬元。每年的春、秋兩季黑木耳采收期用工500至600人左右,直接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近幾年,平山縣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注冊一件商標,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戰略目標,以支持農村經濟和商標富農為著力點,加大農產品商標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先后在全縣建立了5個商標品牌指導站,負責商標的培育、管理和保護,面對面指導企業、農戶進行商標注冊。
該局積極爭取當地政府支持,安排專人負責查閱《平山縣志》《平山年鑒》等史料,多方尋求并考證歷史淵源品質特性。啟動全程跟蹤服務,幫助申報單位制定產品標準、完善申報材料。截至今年10月,申報的平山黃芩、平山連翹、平山蘋果、平山黑木耳4件地理標志商標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正式認定為中國地理標志商標。
“這些年,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商標注冊工作由原來的‘催著辦’變成了現在的‘我要辦’,好多企業主動找上門來申報注冊商標?!闭勂疬@個變化,該局知識產權科科長楊志新感到很欣慰。
截至目前,平山縣共有注冊商標2638件,其中農產品商標1200件,中國地理標志商標5件,馳名商標2件,國際商標60余件,旅游類商標30余件。
□肖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