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區水泉鎮柴山前村村民陸現花在收購點售賣地瓜棗。;山東省棗莊市的地理標志產品“山亭地瓜棗”。;山東歐樂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車間將地瓜棗分裝。;水泉鎮大馬灣村村民刁霞在自家院子里晾曬地瓜棗。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在這樣一片丘陵為主的土地上,山亭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將“土地瓜”變成農民致富的“金疙瘩”。
“根據史料記載,地瓜在山亭區已經有270多年的種植歷史,一直是當地老百姓的主食?!鄙酵^副區長李明智告訴記者,這里氣候適宜,雨量充沛,且氣溫較高、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適宜地瓜的種植與生產。
“山亭區是革命老區,也是國家級貧困縣,以前鄉親們守著大山發愁吃飯問題,現在可不一樣了,俺們這個山區特產的地瓜棗,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品質好、口感好、口碑好,行銷國內外?!痹诋數厝搜劾?,普通的地瓜棗已成為一代棗莊人兒時的記憶。
啥是地瓜棗?通俗地說,就是曬干的地瓜干(紅薯干)。2019年6月,“山亭地瓜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準注冊。
“山亭地瓜棗的制作必須選用當地盛產的優質地瓜,經地窖存放60天自然糖化、挑選清洗、上鍋蒸煮、扒皮、切片、晾曬、烘干等16道工序制作而成。整個制作過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瓜原本的營養成分與味道,原汁原味、甜軟韌香,表面布滿一層白色粉霜,看似柿餅,吃如果脯,品像軟棗,美其名曰‘地瓜棗’?!鄙酵^市場監管局局長張延鵬介紹。
位于山亭區的山東歐樂食品有限公司,是當地加工地瓜棗的“大戶”,其產品銷往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年銷售收入達到了1.6億元。
近年來,在政府的牽頭指導和組織下,當地的種植合作社與省內外的農業科學院、高校等加強合作,以當地盛產的優質地瓜為基礎,培育出了10多個改良品種。用改良后的地瓜制作地瓜棗,繼承了山亭地瓜棗軟糯香甜、顏色透亮、甜度適中、口感勁道的特點,一經推出便備受消費者青睞。
時值冬日,山亭區水泉鎮大馬灣村農婦刁霞抓住天晴的有利時機,冒著嚴寒在自家門口晾曬地瓜棗,她家只有3畝地,但2畝都種了地瓜。她說,鮮薯、地瓜棗企業都收購,但地瓜棗收購價格高,自己辛苦一點,1畝地瓜年純收入可以達到3000元。
水泉鎮依托傳統地瓜棗加工產業優勢,規劃建設甘薯制品產業園,建設地瓜棗文化展覽館。截至目前,山亭區的地瓜種植面積達14萬畝,成立種植合作社近10家,發展地瓜棗生產加工企業數十家,有效帶動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和當地特色經濟的發展。
如今的山亭區,依托地理標志產品的傳承和創新,地瓜漫山遍野,郁郁蔥蔥,迸發出特色產業的勃勃生機。
□本報記者 栗世民∕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