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漯河市以“互聯網+”為手段,優化整合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流程,做到分類監管、信用監管、綜合監管,切實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預,有力促進市場公平公正,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構建一個平臺
政府主導實施。以市政府名義出臺配套文件19個,明確市政府的主體責任,在全省率先構建起“政府主導、市場監管牽頭、部門聯動、綜合執法”的工作格局。
開發監管平臺。自主開發“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建立市場主體和執法人員兩個數據庫,把全市28個行政執法部門、4957名執法人員和36萬戶市場主體的信息全部納入兩個數據庫,為部門聯合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全覆蓋監管提供了硬件基礎。
公開透明抽查。每次聯合抽查都有相關部門參加,現場隨機抽取執法人員、隨機抽取檢查對象。全過程公開透明,減少了人為因素,解決了“誰想查誰就查、想查誰就查誰、想什么時候查就什么時候查”的執法任性問題。
出臺一個清單
明確責任重規范。市政府印發《抽查事項清單》,明確28個部門的545項法定檢查事項,逐項明確抽查主體、對象、比例、頻次、方式、內容和法律依據等。
統籌計劃促規范。年初,各涉企監管部門先行制定本部門“雙隨機”抽查計劃,在此基礎上,“雙隨機、一公開”辦公室組織制定全市的全覆蓋聯合抽查計劃,面向社會公示并組織實施。截至目前,全市共組織開展部門聯合抽查31次,涉及29個行業,參與部門28個,發現問題839個。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在全省率先實現監管部門、抽查事項、檢查對象、執法人員市縣兩級“四個全覆蓋”。
健全制度保規范。建立集中培訓、現場檢查、抽查結果公示等一系列制度,確保抽查全程有制度約束、有記錄留痕。
實施信用分類
漯河市在全省率先探索“雙隨機+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構建起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強化信息歸集共享。全市32個成員單位共歸集各類信息883887條,并同步實現“同級部門橫向聯通、對口部門縱向貫通、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大數據信息共享。
強化抽查結果公示。每次聯合抽查后,各部門都將檢查結果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在企業名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實施聯合懲戒,倒逼企業守法。截至目前,全市已公示抽查結果信息15653條次,對違法企業形成震懾。
強化信用信息分類。通過“雙隨機+信用分類監管”系統,分析研判企業信用風險,自動把企業信用分成ABCDE5個等級,按照不同的企業信用等級,確定隨機抽查的比例頻次、被抽查的概率,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違法者利劍高懸,提高監管的精準性。
健全一套機制
強化考核評價。將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和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內容,統一制定考核標準,把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納入市一級的考核體系,促進各部門工作高效運轉。
強化制度評價。制定部門會商、結果公示等9項工作制度,進行多維度評價,形成各級政府負總責、市場監管部門牽頭主抓、編制管理和行政監察部門全程參與、各行政執法部門和所屬基層站所協同聯動、統籌推進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保障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順利開展。
□王麗雅 陳志奇